煤炭转化
主办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国际刊号:1004-4248
国内刊号:14-1163/TQ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17005 人次
 
    本刊论文
煤田地质预测及问题研究

 [摘 要] 对煤田地质进行预测是一项较为基础的工作,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煤田地质预测就是有普查、详查、精查到开发整个过程中,对煤田地质的相应工作。但是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以提升煤田地质的预测水平,保证资源的利用效率。本文对煤田地质的预测以及预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完善煤田地质预测管理水平。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494180.htm
  [关键词] 煤田; 地质预测; 研究 
  煤炭是一种十分重要的一次能源,而随着人们对其开发需求的不断上升,地勘单位就需要为国民生产提供有力保障[1]。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只有拥有较强的竞争能力,才能够不被市场淘汰,而高效、安全的对煤炭进行开采已成为煤炭工业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煤炭进行开采之前需要对煤田地质进行预测。但是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使预测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1 地质预测 
  煤田的地质预测就是将地质理论与相关资料进行联合运用,对新的煤田进行推断、对已有煤田进行扩大或者是矿区远景的设计。对煤田地质的预测工作中包括煤区位置、结构、范围、煤含量、煤质等。而预测工作需要按照:(1)由浅到深;(2)由已知到未知;(3)由点到面三项原则[2],对煤田的地质进行比较分析,完成预测工作。同时预测方法可以分为:(1)对地质条件进行类比;(2)根据相关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到对煤田地质进行预测的重要条件;(3)对煤田的形成以及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由理论上对新煤田的状况进行分析阐明。而对煤田的形成与分布进行研究时,其主要途径是:①对煤炭沉积的环境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古地理、结构、植物、气候等;②以矿区的地质特征对煤田的分布、形成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地区结构、结构发展、煤矿覆盖层等;③对已知区的煤炭性质为基础,对较大范围的煤区的煤炭性质与空间变化状况进行分析。 
  2 地质预测与资源估测的方法 
  2.1 预测方法 
  对煤田地质进行预测时需要对此区域以及煤田的相关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含煤层、煤田结构、煤炭的聚集与规律、沉积状况进行研究。而基础工作是:(1)对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的相应资料进行收集运用;(2)利用众多有关煤矿的科研、专题成果,对研究区域的资源进行观察,并构建预测模型;(3)运用所构建的模型以及相关的探测资料,对煤炭的潜在区进行预测;(4)对预测区域内潜在的资源进行估计,并进行相应分类;(5)对预测区的结构、稳定性、资源特性、开采条件等进行观察分析,以对潜在资源的开采条件、技术、经济进行估算。 
  2.2 估测方法 
  对含煤量进行估测:(1)在1�10万的评价图上对资源的存有量进行估算;(2)对各区域潜在的能源利用地质块段方法,同时以区域面积以及资源丰度作为估算参数。其估算公式是:Q=E×S,其中E表示资源丰度,S表示进行预测区域的面积。 
  2.3 资源分级 
  根据预测状况对潜在煤矿进行分类:(1)可靠级:对相邻预测区进行预测,最低程度是进行详查,资源存有量估算的参数可以直接得到,并且煤炭资源的类型、质地均可以基本明确;(2)可能级:相邻预测区域进行预测,最低程度是进行普查,资源存有量估算的参数以及煤炭资源的类型、质地需要进行推断;(3)推断级:可能级的预测区域,对其地段进行有限外推,资源存有量估算的参数以及煤炭资源的类型、质地需要进行推断。同时勘测程度的高低与煤田的储存级别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见图1。 
  2.4 资源统计 
  对潜在资源进行统计,需要按照遵照可靠程度、技术条件、经济条件、煤类等作为依据。 
  3 煤田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煤炭资源的普查找水平较低 
  对煤炭资源进行普查时,资源的寻找难度大,运用的时间长。同时由于煤矿的分布较为分散,所以查找手段需要多样化。此外,寻找煤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损耗的精神较大[3]。但是在授奖名额、奖金分配,干部储蓄等地方保证较多,不利于工作人员对煤矿进行普查,更加说明对煤矿进行查找的工作较为复杂、艰难。而且对煤炭资源进行普查的项目逐渐减少,如果不能提升普查找煤的速度,必然会对煤炭行业造成严重影响。 
  3.2 预测能力与精确度不高 
  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可靠、开采设备先进是矿井高产高效的前提。随着煤炭开采、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其规模与能力的不断提高,矿井的生产对各项数据的调查程度有了更高要求。所以不论是对深部资源还是对浅部矿井补充进行预测,均需要对影响矿井生产的因素进行详细查明,并对其进行相应解决。但是为了完成这项重要工作,只是采用传统方法是不能完成的[4]。同时对矿井进行开采,其地质条件存在着隐蔽、多变等特点,因此,需要不断提升预测的能力、手段以及预测的精确度。 
  3.3 地址预测的程度较低 
  我国煤炭的分布于经济的发展程度是逆向关系,并且煤炭地质的预测程度较低。通常地方煤矿具有投入少、收益快的特点,但是却存在着地质预测程度低、继续生产能力低的制约因素[5],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发展,所以需要重视煤矿预测工作。 
  3.4 体系、制度不完善 
  对地质进行预测的规划较为落后,并且其体系不完善,缺少较为科学合理的调控制度,导致部分项目的开发与经济的发展形势存在一定差距。同时还有些区域出现预测监督不利,地方保护泛滥,预测秩序不规范等现象,甚至出现非法探矿、盗采资源的现象[6]。这样不仅对投资者造成了经济损伤,而且还对投资人的积极性造成了严重影响,更加对国家的资源造成的破坏。 
  4 解决对策 
  4.1 提升普查找煤的水平 
  我国煤区空白面积是总面积的2/3,预测程度较低,并且开发水平落后,资源储存量不足,对矿井的持续生产或者是接地十分紧张。因此,煤炭地质预测需要以新的理论作为指导,对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运用,对空白区进行预测,尽快对新的资源进行勘查,以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安全的发展。采用新型技术、设备,并对综合理论进行应用,以对矿区外围、深部进行探查,从而提升地质预测的精确度,对地质条件进行明确,保证矿区的生产能够顺利进行。   4.2 提升综合预测技术 
  目前我国煤炭的预测技术较为落后,而煤矿能够高产高效的生产与地质报告的精确度有着密切联系。以地形、物性、地质等作为基础,对预测手段进行合理选取,对各项工程进行布置,并按照顺序对工程进行实施,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预测方法进行结合,提升预测水平。而通过对测井、地震、钻探的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可以得到精确度较高的研究成果,然后将预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以降低钻探工作的量,缩短预测时间,从而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相应技术显示如图2所示。 
  4.3 加强研发力度 
  由于对煤炭地质预测的程度较低,所以对深度煤炭、地质状况没有较好的掌握。对于对深部进行生产的煤矿来说,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压、低温、地压、瓦斯均出现了严重升高,成为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并且矿井深部的地质结构也十分复杂。为了促进矿井深部生产的发展,提高矿井的生产力度,并安全的对煤炭进行开采,就需要对矿区各项工作的地质条件进行掌握。因此,需要先使用物探法,再与基础的预测方法进行结合,同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 
  术,以地理信息作为基础,对多元化的、动态的预测区地质信息系统进行构建,从而提升深部煤矿预测的能力与精确度。而且还需要在对目前的理论、技术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预测方法、精确度、地质模型进行完善,以符合目前采用设备的要求[7]。可以(1)提升激发、接受条件、缩短菲涅尔带的半径、增加叠加次数等开始,对地震探测技术的信噪比、分辨率进行提升;(2)运用沿层定点的方法对速度进行分析对速度场进行构建,提升成像质量;(3)对多波高精度的信息采集技术进行研发,以对数字化、可视化技术以及相应理论、创新能力进行完善;(4)对煤田采用四维地震探测技术,对预测精度与能力进行提升,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4.4 对相关政策进行落实 
  对相关政策进行落实,以确保预测队伍的稳定性,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勘测单位的发展。为了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就需要政府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并遵照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地质工作进行合理规划与部署,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对矿产资源、地质预测的规划进行相应调整,增强管理制度、运营机制的转变力度,以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地质预测体系。 
  [参考文献] 
  [1] 戴汀.浅析煤田地质勘查发展前景[J].知识经济.2011,(03):132. 
  [2] 姜立伟.煤田地质勘探各阶段的任务与勘探程度[J].科技风.2010,(02):100. 
  [3] 宋文静.目前常用的几种煤田地质勘探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222. 
  [4] 王正浩.在煤田深孔钻进易斜地层中偏重管的防斜应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2,(10):40-44. 
  [5] 周维刚.煤田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及储量的分类[J].科技风.2010,(01):139. 
  [6] 刘少华.煤田地质分析与对策[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9):176-177. 
  [7] 郭俊华.煤田地质预测与存在问题的浅析[J].四川建材.2010,(04):276-278.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煤炭转化》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煤炭转化》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